對理財最早的印象,是小學第一次領到零用錢的那一刻。
我的家境普通,媽媽是家庭主婦,我國小時三餐都是在家裡或學校解決,只是媽媽偶爾太忙來不及準備早點時,會塞40塊讓我買早餐吃。當時的40塊對我來說非常珍貴,正常的情況是買一份早餐店的香椿餅配豆漿,但有時就會買個15塊的紅豆麵包,剩下的存起來到學校旁俗稱黑店的鐵皮屋小店買遊戲王卡。

當時對大部分的同學來說零用錢一樣很稀缺,但誘惑總是無所不在,即使有時餓了肚子還是想收集更多能跟同學炫耀的玩具,就這樣,平時沒花什麼錢的我,在國小畢業時只存了過年紅包和獎學金,其他零用錢多半落入學校旁的黑店老闆口袋。

到了國中,意識到存錢的重要,已不再遊走玩具店,只是偶爾在書局買些自己愛看的書,雖然從國小開始我就是鎮上圖書館的常客,但書局裡有著展新書皮的小說偶爾還是讓我破財了,記得國三時為了專心準備基測,老媽開始禁止我在圖書館借課外書來看。

但我那時迷上了金庸無法自拔,就在模擬考前我已偷偷看到倚天屠龍記第四集,殊不知某天東窗事發,我媽發現抽屜中的「禁書」,便將它們全數還光,心癢難騷的我在放學之後直接衝到書局買倚天屠龍記八冊版本的最後一本,偷渡回家之後窩在房間裡,一邊膽戰心驚地看完張無忌要幫趙敏畫眉的橋段,一邊深怕老媽會不會像小說裡的周芷若一樣躲在窗外徘徊...。

這本落單的小說現在還在我的書架突兀地立在最後一格,每次看到我總會想起這段荒謬的故事。


套一句老媽常說的話:錢要花在刀口上,小時候的我常做一些現在看來沒什麼意義的蠢事,比方那些國小的玩具,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又比方以前心心念念的金庸小說現在不只圖書館有,網路的電子書你愛看多久就看多久,何必花錢買本落單的小說?(雖然那時我就下定決心以後要收藏全套金庸的小說)

你或許會說:誰沒有童年呢?這些小事就是兒時的回憶罷了,成年人對購物行為自有一套理性的思維理哲,但看看現在時下的網購或百貨周年慶,有多少人評估想要或需要,保持一貫的理性購物呢?如果在購物前權衡買下這項商品的機會成本,或許就不這麼容易把錢從口袋掏出了吧。

媽媽經還是有道理的,我不時還是會提醒自己:錢要花在刀口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理財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la 的頭像
    Jola

    喬拉生活誌

    Jo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