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帳應該是每個人都有,或曾經嘗試過的事情,現在網路教學的記帳法與記帳APP百百種,每種都各有特色,不過要能維持記帳習慣,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跟大家說一段故事,這是關於我的記帳習慣的進化史:
一、記帳簿(紙本、電子檔)
小時候沒什麼記帳的觀念,畢竟都在家裡吃喝拉撒,每個月的開銷頂多買些文具或 一本小說。高中開始離家住宿,除了假日返家其他時間都待在外地,生活費用我會從郵局提領,老媽說戶頭如果錢快沒了記得醒她去轉帳,雖然生活上的開銷在所難免,但我努力減少跟家裡開口要錢的機會,為了樽節使用銀彈,記錄開支是最簡單的管控方法,這也讓我開始第一次的記帳經驗。
我買了一本記帳簿,記錄生活上的各項開銷。說真的,紙本記帳不難,但常常記得我心好累...,每次寫到一個段落,又要用計算機統計結餘,且流水帳也很難在數字中找出有用的資訊,於是在寫滿一本之後我就中斷了。
後來上了大學,手邊有了電腦,我嘗試使用Excel將帳本電子化,藉此觀察自己花費的種類,但表格基本上還是跟紙本幾乎雷同,擺脫不了流水帳的模式,只能在帳面看出哪些開銷特別多而已。
二、懶人記帳法
到了大二,在網路上看到一種懶人記帳法(聽起來就很適合我啊XD),這種記帳概念是每次從帳戶提款的金額盡量固定(比方2千或3千),每月只要查看一次帳戶餘額,藉此推算這個月大致的開支是多少,如果有花費超過1千元(或自行設定的金額)的開銷,就把該項記入我自己設計的電子帳本。這個方法我用了好幾年,將較於之前流水帳式的記帳,這種方式有幾項特色:
1、節省記小帳的時間,以前還沒有智慧型手機,要記得幾10塊的小錢真的會懷疑人生...。
2、為了達成 「少領錢」的目標,生活上會有意識地控制開銷。
3、列出超過1千塊的開銷,可檢視生活中哪些項目是常見的「開銷魔王」。
三、資產負債表(滿月記帳表)
懶人記帳法讓我順利地記了好幾年的帳,但累積了這些自創的表格,似乎還不足以讓我透徹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直到去年3月看了Youtuber柴鼠兄弟分享的記帳影片,介紹他們自己設計的記帳方式,再度引起我的注意,他們使用的是取名為「滿月記帳表」的Excel檔,詳細的操作方式請看影片及檔案連結,我在底下就先簡單談一下他的記帳概念:
1、投資理財從關注淨值開始
淨值=資產-負債
「身價」或「淨值」對多數人而言是離他們很遙遠的詞彙,但了解自己的身價其實是投資理財的第一步,當你列出所有資產、收入、負債、支出後,才能有意識地關注淨值的增減,並找出能夠開源節流的機會。這讓我領悟記帳如果只是紀錄支出的增減,就無法把眼光放大到存一桶金,或是規劃買車買房這種龐大開銷的格局。「關注淨值」幫助我清楚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進而著手進行後續的生涯規劃。
2、一個月記一次
這和懶人記帳法一樣,滿月記帳表只要一個月檢視一次即可,但我會搭配功能簡單的記帳APP和信用卡帳單幫我管理瑣碎的開銷,並在每個月月初或月底花半小時將資料鍵入Excel檔。這個方法雖然不比懶人記帳法簡單,但多花幾分鐘紀錄和檢視的效益其實比我想像的還要好。
3、表格內容彈性
因應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表格欄位也可以適時調整,像是負債、支出的項目其實很多都是重疊的,我就把它簡化為食衣住行等等項目。如果在結婚後想整合家庭中的財務狀況,這個方法也非常適合。
後記:
自從去年看了影片至今,我已經記錄了1年半的資產負債表,中間橫跨了婚前(個人)和婚後(夫妻)的資產配置,我和娘娘每個月月初都會打開我們的Excel期待淨值的成長,並討論未來的財務規劃,這個表格對我而言真的受益良多,大家看完也能嘗試看看這種記帳方式喔。
另外本篇推薦的記帳方式是由柴鼠兄弟所分享,他們有做一系列的理財影片,我幾乎每部都看過,現在還在持續更新,內容深入淺出,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